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来袭,AI科技公司“魅力攻势”管用吗?

发布者:黄洁心发布时间:2024-05-29浏览次数:10

5月21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人工智能法案》。这项开创性的监管法律将对在欧盟开发、创造、使用或转售人工智能的任何个人或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引发全球科技企业对该法案的高度关注。从长期密集的游说活动,到新一轮的“魅力攻势”,科技公司与监管机构的博弈或再次聚焦


图片

图片来源:linkedin


示范性与争议性并存


《人工智能法案》是欧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法律,它旨在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尊重人类的基本权利、安全和道德。这部法律不仅是欧盟人工智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欧洲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重要发声。


01

欧盟内部争议不断


这一法案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二十天后生效,法案内容将分阶段适用。具体来说,法案中规定禁止的做法将在生效6个月后适用;通用型人工智能(GPAI)的相关义务和规则将在生效12个月后适用;法案生效24个月后,该法案完全适用,但一些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规则将在生效后36个月适用。


《人工智能法案》采用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分级管理办法,可被视作一种初级的灵活管理框架,由于人工智能应用范围过于广泛,这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性立法对于对齐等问题还没有更深入的研究,欧盟内部在其漫长立法进程中也一直分歧不断。


一方面,一些欧盟专家批评《人工智能法案》称,该法案在很多方面向游说组织做出了让步,例如对人工智能“操纵”等涉及较重合规义务的高风险人工智能相关定义的语焉不详。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和欧洲数据保护监督员(EDPS)也认为,《人工智能法案》中的高风险人工智能清单并不完善,例如缺少利用人工智能来确定保险费率或者评估医疗方法是否适用于健康研究等场景。


图片


图片来源:adalovelaceinstitute


另一方面,对于有明确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欧盟成员国来说,特别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他们对《人工智能法案》的过度和过早监管表示了担忧。这些国家在2023年底曾明确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法案》的反对意见,包括对通用型人工智能(GPAI)的两级风险分级方法的反对。


而欧盟方面为确保法案有效执行,设立了:(1)人工智能办公室,负责执行欧盟统一AI规则;(2)科学小组,由AI领域的独立专家组成,以支持欧盟统一AI规则的执行活动;(3)人工智能委员会,由成员国代表组成,欧洲数据保护监督员作为观察员参与,为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在一致有效应用法案方面提供建议和协助;(4)咨询论坛,向人工智能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提供专业技术知识。


02

欧盟之外或成为AI监管的参照


尽管争议不断,但该法案中的“风险分类分级”方法避免了“一刀切”的管理策略,在现有治理规则中仍显示出其前瞻性,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时提供参考。


英国议会于2024年5月23日通过了《数字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法案》(DMCC),该法案将允许监管机构在没有法院帮助的情况下执行规则,还将通过禁止虚假评论、强制公司提高订阅合同的透明度、规范二次票务销售以及消除隐性收费来保护数字市场消费者的权益。


图片

图片来源:actonline


美国拜登政府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对人工智能行业进行规范和管控。联邦政府层面于2023年10月颁布《关于安全、可靠、值得信赖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但由于缺乏全面的监管立法,拜登政府所能做的事情有限。美国州政府层面已经在采取措施,在联邦政府不作为的情况下起带头作用。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斯科特·维纳(Scott Wiener)在今年2月份提出了一项提案,该提案将要求云服务和人工智能模型为用户提供平等的访问权限并收取非歧视性价格,从而帮助为创新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日本也计划在年内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立法,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在探寻制定人工智能规则,以争夺在人工智能监管规则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图片

图片来源:Clio


科技公司与监管机构

长期“斗智斗勇”


法案规定,违反限制的科技公司,欧盟委员会将有权处以高达3500万欧元(约合2.75亿元人民币)或其全球年收入7%的罚款,以较高者为准。


在法案的推动过程中,法国的Mistral AI公司和德国的阿勒夫-阿尔法公司等一直在游说欧盟修改该法案。有科技公司宣称,新的监管规则将迫使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来满足规则,“把资源花在律师身上,而不是雇佣人工智能工程师”。一些中小企业担心,法案会导致相关成本被转嫁给供应链下游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公司。


为了展开对监管机构的“反击”,近日法国巴黎举行的“Viva Tech”科技展会议上,科技巨头们纷纷展开“魅力攻势”,大谈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好处。


图片

图片来源:RFI


亚马逊首席技术官沃纳·沃格尔斯(Werner Vogels表示,人工智能可以用来“解决世界上一些最棘手的问题”,例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使用人工智能将小型稻田主与金融服务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大米供应链。


谷歌技术与社会高级副总裁詹姆斯·曼尼卡(James Manyika谈到,从健康和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可以带来巨大的好处。例如谷歌Gemini AI模型的其中一个版本是为医疗应用量身定制的;谷歌还开源了其水印技术,任何开发人员都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构建、改进模型”。


图片

图片来源:newatlas


另一方面,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游说与讨好法国高层及相关监管机构。在2024年5月13日“选择法国”的投资峰会上,微软和亚马逊签署了一项承诺,将共同投资52亿欧元(约合409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法国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


在峰会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了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扬·勒昆(Yann LeCun)等科技领袖,讨论如何使巴黎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中心。美国企业软件公司Appian的首席执行官马特·卡尔金斯(Matt Calkins)表示将在游说中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希望在透明度义务方面降低标准,“如果我们使用个人和商业数据,我们需要更多的隐私”。


分析人士指出,参考《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实施至今的经验教训,虽然《人工智能法案》对高风险和禁止的人工智能实践做出了系统的定义,但其目前仅适用于欧盟法律范围内的领域,军事、国防和研究等用途除外,仍有部分场景的相关定义语焉不详,导致新应用、新技术企业在无法明确自身义务边界的情况下面临合规难题。即便《人工智能法案》自身已有一定机制来保证其灵活性,考虑到分阶段生效的漫长周期,落地执行时的效能也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片

图片来源:decoder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ORYGxcZn7_DEb0pyp014w

https://www.cnbc.com/2024/05/23/big-tech-goes-on-ai-charm-offensive-in-europe-as-regulators-circle.html



·END·

作者:苏敏柔、张静

编辑:苏敏柔

编撰: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

监制: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监审:同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