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时代》杂志网站
2025年4月29日,是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的第100天。美国《时代》杂志评价,特朗普执政的前100天,是美国“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历史上,美国总统上任后,通常会有一个明确的优先级,比如先解决财政问题,再处理外交事务。特朗普却打破了这一传统,他似乎在和时间赛跑,短短百日,已签署49项行政令,试图在有限的任期内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
第二任期的特朗普政府对内开启大刀阔斧改革,对外挥舞关税大棒,以图在有限时间里取得关键性突破。特朗普执政主线围绕“开源”与“节流”,对内讨好选民,打击对手;对外偏向地缘交易,重塑战略边际。然而,特朗普重回白宫的三把火,火烧之处满目疮痍。
第一把火:经贸
与第一任期相比,特朗普新政府的关税政策呈现更加激进的态势,以关税为“开源”武器重塑全球化规则,“极限施压”换取重要筹码。
4月2日,特朗普以“制造业回流”叙事为抓手,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使得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受到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国家。政策宣布后,中国对美国采取全面反制;欧盟对美国采取阶段性反制;加拿大等国对美采取部分商品反制。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关税霸权行为发起强烈谴责。后续关税博弈中,美国持续加码对中国加征畸高关税,中国出口美国的个别商品累计各种名目的关税已达到245%。

全球金融市场与美国社会民生受到关税政策的严重冲击。全球股市都出现了剧烈的波动,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4月3日至4日美股市值直接蒸发7.61万亿美元。美国社会还出现了商品抢购狂潮,低收入家庭将因通胀加剧承受巨大压力。美国国内超过500万人参与反关税游行;三位前总统克林顿、奥巴马、拜登罕见联合发声,批评政策破坏经济稳定。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这种不确定、不可预测甚至不理智的关税政策已经严重打击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网站称,美国金融体系曾被视为全球最稳定和强大的体系之一。然而,由于4月2日推出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美股、美债和美元罕见重创。全球投资者可能因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而对美国失去信心。《华尔街日报》也称,这是投资者发出的“不信任”信号。
第二把火:内政
特朗普政府在内政方面总体延续了竞选期间的保守化倾向,不过一切动作的重点仍然是“钱”。一边通过“政府效率部”极限节流,另一边强化移民管控并推出移民“金卡”。
1月20日就职当天,特朗普宣布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组建由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牵头的顾问委员会,推出所谓“重塑美国”的计划,声称将大幅削减联邦开支,以恢复联邦政府的能力和效率。改革至今,特朗普用行政令与“政府效率部”打配合,实施裁减人员、关闭机构、取消资助、清查账目等一套改革“组合拳”。7个联邦机构被要求“瘦身”,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美国之音(VOA)等存在多年的机构被“断粮”;超21.6万名联邦雇员和合同工被解雇;7500个联邦办公室租约被终止等。
意想不到的是,这阵“节流”风还吹到了科学界,数千名联邦科学家因从事核安全、流行病监测等“敏感领域”研究遭解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机构的科研经费被大幅冻结,哈佛大学教授就特朗普审查90亿美元拨款提起诉讼。

图片来源:马斯克x平台账号
与此同时,马斯克的政治权力过大、“政府效率部”的行事风格造成不少争议。据《卫报》报道,截至目前,“政府效率部”面临近20起诉讼,指控马斯克及其团队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行事,同时违反了隐私和透明度法。
在移民与边境问题上,特朗普政府施政方向正由上一任期的“建墙”演变为这一任期的“驱逐”。上任当天,特朗普宣布美国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紧接着增派士兵前往美墨边境形成有效威慑,启动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行动。在政策上通过废除“出生公民权”、恢复“留在墨西哥”政策、暂停美国难民接纳计划、终止CBP One预约等减少入境人数,还以关税威胁加、墨两国参与边境管控。特朗普任命的美国边境事务总管、“边境沙皇”汤姆·霍曼指出,美国境内仍有超过60万名非法移民具有犯罪记录。跌至1960年代以来新低。霍曼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驱逐在美国境内的非法移民。

图片来源:凤凰网
特朗普政府还推行了新一轮移民改革。2月25日,特朗普推出定价为500万美元的所谓“金卡”计划,取代目前的“EB-5”移民投资者签证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绿卡”。特朗普声称,卖出1000万张“金卡”,美国国债即可清零。这一系列动作无疑都是在迎合其保守派选民群体,体现出内政保守化趋势。
第三把火:外交
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天,就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再次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退出《巴黎协定》。“退群”的“靴子”再次落地,印证了特朗普政府重启“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路线。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从乌克兰的稀土资源到格陵兰岛的主权争议,从加沙停火协议到墨西哥边境管控,特朗普政府将地缘政治简化为商业谈判,将外交事项视作交易筹码,将复杂冲突视为可量化的利益交换。特朗普政府以北美为战略基本盘,提出“购买格陵兰岛”、“加拿大是第51州”等极端主张,甚至想夺回巴拿马运河,尽力使美国版图“再次伟大”。并通过“交易式外交”干预核心地缘热点。在俄乌冲突中,这一风格最为明显,美国在冲突期间似乎一直支持乌克兰,但在推动和谈时似乎又站在了俄罗斯这边。特朗普称,4月26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在梵蒂冈短暂会晤时简要讨论了克里米亚问题,根据美国的和平提案,美国将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但泽连斯基不仅拒绝了该协议,还要求美国提供更多武器援助。

图片来源:法新社
加拿大被威胁并入美国同时还要被美国关税讹诈;欧盟在俄乌冲突中出钱又出力,在谈判时却只能坐在“小孩”桌;北约成员国、日本、韩国等被要求提升军费比例,否则美国“保护伞”可能会失效……从关税到防务再到主权,美国的传统盟友们已感受到了疏远甚至威胁。
未来四年:动荡、分裂
第一,关税政策是内外结合的一张牌,美国将继续深化贸易保护与产业重塑。凭借头号消费强国的地位,美国不仅通过关税威胁来榨取其他外交利益,还刺激产业回流、推动美国产业本土化。未来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继续在关税政策上反复。关税议题正前所未有地与产业、金融、安全和地缘战略等议题深度交织,从一开始的加码关税“极限施压”,转化为长期的结构性调整与战略博弈,特朗普正人为构建全球贸易的丛林法则,政策不确定性风险长期存在。
第二,内政领域需要向着稳定中期选举基本盘的方向努力。4月27日,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以及益普索集团一项联合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特朗普的执政百日支持率仅为39%,创下过去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执政百日的最低支持率。特朗普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的选民基本盘已经开始动摇,更遑论他已开始为2028年造势。为了确保赢得关键选民群体的支持,特朗普预计将进一步在移民、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议题上持续释放保守信号,美国国内政治生态愈发极端化。
与此同时,“政府效率部”也备受质疑。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政府效率部”为美国政府节省了近1500亿美元的支出。但有外媒分析美国财政部财务报表后发现,特朗普就职后的政府支出超过前总统拜登同一时期内的政府支出约1550亿美元。换言之,在“极限节流”下,特朗普政府仍在同一时间段内比拜登政府多欠下50亿美元的债务。此外,多地发起“下架特斯拉”抗议活动,特斯拉一季度利润下滑71%,远低于预期。马斯克宣布将从5月起大幅减少在“政府效率部”的工作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特斯拉业务中。据美媒分析,马斯克这一核心人物退出后,“政府效率部”在美国政府内部的话语权可能被大幅削弱。特朗普在签署设立“政府效率部”的行政令中提到,这是个临时性的政府组织,其完成工作使命的最后期限为2026年7月4日,也就是美国《独立宣言》签署250周年的日子。按照目前的情形,“政府效率部”想要实现“节省1万亿美元”目标困难重重。
第三,重新构建“美国优先”的利益网络。在特朗普执政后,“美国优先”这一强权逻辑被推向极致。随着安全承诺被“商品化”,美国更多通过实际利益权衡盟友关系,特朗普政府强调对等交换、即时回报,缺乏对长期战略和联盟承诺的耐心。
传统的美国同盟体系会被逐步分化,取而代之的是特朗普政府通过经济胁迫、军事威慑与利益置换寻找到的“替代性伙伴”,重构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利益网。
更进一步说,美国的地缘交易外交可能会拉拢一些国家和地区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具体来看可能分三步:一是技术包围圈,继续联合盟友在关键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和限制;二是产业包围圈,通过限制投资、关税胁迫等措施,使部分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中国“脱钩断链”,推进关键供应链美国本土化或友岸化,最终实现“去中国化”;三是军事包围圈,美国正在进行全球战略的深度调整,不论是财年预算还是现有行政令都表明印太地区或将成为重点关注地区,美国强化区域范围内军事部署,必将提升中国安全成本。由于中美两国利益深度交织与战略目标分歧并存,未来中美必将长期处于斗争阶段。
结语
当地时间4月29日,特朗普会在密歇根州马科姆县举行就任百日集会。来到密歇根这一重要的“铁锈带”票仓,人们不禁会思考,上任百日后,特朗普的施政进展是否兑现了竞选承诺。关税帮助制造业回归美国了吗?人们的生活和就业状况改善了吗?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了吗?一边是白宫官网满屏“赢麻了”,另一边是很难找出一个“好”字的民调结果。特朗普这百日究竟是胜利,还是败笔?答案或许在《华盛顿邮报》这句意味深长的话里:特朗普举办百日集会的时机……不妙。

图片来源:白宫官网
·END·
作者:蒋家敏、刘成昊、黄晶
编辑:黄洁心、赵佳文
编撰: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
监制: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监审:同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