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下,企业“八仙过海”各寻出路

发布者:黄洁心发布时间:2025-04-18浏览次数:10

在美国最近的关税大棒之下,全球乱作一团。全球科技巨头们开始采取多种多样的避险手段,跑的跑、囤的囤、停的停、涨的涨,还要避免变化无常的特朗普再次出尔反尔。


“对等关税”政策一出,有的科技巨头疯狂囤货,扩充库存来应对后续成本上涨;有企业紧急暂停订单,期待可能的转机;还有企业向供应商施压,想要硬扛下这波冲击。

图片

图片来源:BBC


消耗囤货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不少企业已对关税战的打响有预期,提前囤货也不失为一种“保险选择”。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及工作站的总出货量同比增长9.4%。联想和惠普一季度在美国的出货量更是暴涨20%和13%。关税让这些企业选择推动前瞻性策略,以满足目前的需求量。


苹果在三月末紧急安排了五架满载iPhone及其他产品的货机飞往美国,一口气囤下了好几个月的产品。这种提前囤货的方式能够在短期内维持当前的定价,不过苹果还需要承担大量囤货的仓储、物流成本。


电子产品可以包机抵达,但汽车这类只能海运的产品,就算开得再快,也不可能追得上关税的大门。奥迪已经要求供应商把4月2日之后到货的汽车暂扣下来,先消化美国本土3.7万辆库存。捷豹路虎在美国没有工厂,暂停向增长速度最快的北美市场发货,优先消耗提前囤积在美国的两个月库存。


不少供应北美地区的视频监控、网络摄像机、门禁系统等设备的厂商也都收到了客户停止发货的通知。


图片

图片来源:财联社


下游承压

彭博社报道表示,亚马逊已经取消了部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订单,并取消了来自多个供应商已经制作完成的沙滩椅、滑板车、空调等订单。部分供应商只得另寻销路。


开市客、沃尔玛等商超则通过要求供应商降价应对关税压力。沃尔玛在上个月中旬已经要求中国供应商在关税实施后降价10%。这些产品大多是厨具、纺织品等薄利产品,可谓是沉重的打击。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多元布局

比亚迪早已开启全球设厂步伐,布局全球供应链版图。泰国、巴西、越南、印尼、匈牙利等地均将成为其产能的一部分,以求加强供应链韧性,快速应对高额关税所带来的可能变故。


还有企业选择增加在美生产的比例。台积电已经开始在亚利桑那州为美国客户生产先进芯片,英伟达、AMD也在此下定生产。


英伟达决定在美国本土生产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同时,其还计划和台积电、富士康、纬创、安靠和矽品等友岸企业合作,在美国生产价值高达5万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图片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应声涨价

涨价也成为了一些企业的无奈之举。法拉利则已经宣布在美国涨价10%,保时捷、阿斯顿·马丁都准备提高旗下车型在美国的售价。


游戏行业也在此次关税冲击中受到严重波及。索尼已经宣布PS5在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涨价500元左右,而任天堂则选择推出更高价格的国际版,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关税冲击。任天堂和索尼的美国市场份额分别占其总收入的37%和29%。

图片

图片来源:豆包


自我消化

还有企业打算自己生生吞下关税成本。例如丰田已告知美国供应商,将承担特朗普关税导致的成本上涨部分,避免涨价可能带来的混乱。现代及其豪华车部门捷尼赛思也表示在两个月内不会提高价格。

图片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如同在全球市场投下一枚深水炸弹。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垂直领域的龙头企业,都拉响警报,用不同的方式应对。事实上,全球化的利远大于弊,特朗普一味强调保护本国制造业反而适得其反。




·END·

作者:吴宇昂、苏敏柔

编辑:黄洁心、邵正棋

编撰: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

监制: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监审:同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