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签署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在4月5日起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从4月9日起,对中国大陆、欧盟、日本、韩国、印度、越南和柬埔寨等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水平的关税。其中,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征收34%新关税,叠加今年早些时候生效的20%关税,中国输美商品的总税率将达到至少54%。紧随其后的亚洲国家分别是柬埔寨(49%)和老挝(48%)。
毫无疑问,这一举措是特朗普政府在重商主义政策导向之下追求所谓“美国优先”的又一无耻行径,将极大程度扰乱全球脆弱的贸易与供应链关系。此前,各国已经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关税冲击提出了不少应对措施,然而在关税政策正式实施后,又不得不重新评估形势并制定新的应对策略。
反击派:以牙还牙
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称,欧盟必须“坚定但明智”地应对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重大错误”。欧盟此前多次寻求对话,甚至希望通过“条款清单”的形式,采用降低自身对美关税、承诺与美相互投资等做法寻求谈判空间,但最终无果。因而在4月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不得不表示,“欧盟委员会将立即并坚定地回应这些关税”,行动包含此前宣布的在4月1日起对价值26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73亿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有消息称,欧盟各成员国将在评估“对等关税”的影响后,于4月9日前后投票表决“条款清单”内容,并于4月中旬推出应对措施。
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对外表示称,如果美国对从欧洲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欧盟将对美国钢铁和铝征收“对等关税”,对其他产品也将不得不“采取回应措施”。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也同样表示称,欧洲不能软弱。
加拿大与墨西哥虽未受到此轮关税影响,但此前宣布的25%汽车进口关税于今日生效。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加拿大将“以我们自己的报复性贸易行动对抗美国的关税”。卡尼宣布设立20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的“战略应对基金”,旨在提升本土供应链的稳定性,保障汽车产业的就业岗位,打造一个覆盖全国的汽车制造零部件网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贸易风险。
图片来源:路透社
避险派:寻求替代
美国的重要盟友日本和韩国此次也被征收了较高的关税(日本24%,韩国25%)。日本首相石破茂在3月27日的国会发言中认为目前“必须考虑多种应对措施”。日本作为汽车出口大国,美国是其重要的市场。然而,面对特朗普的关税紧逼,日本政府不得已开始考虑与其他国家联手共同应对美国的保护主义风险。日本共同社指出,日本必须与其他国家深化合作关系,以克服眼前的危机。
韩国此前对美国还抱有幻想。然而,此次关税征收不仅标志着《韩美自贸协定》事实上已经失效,也让韩国认清现实,用国内造船企业的军舰订单换取关税豁免的可能性已荡然无存。与日本一样,韩国也在积极寻求其他的地区或多边合作关系。
例如,近期日韩与中国不断走近,展现出明显的避险姿态。3月22日三国外长共同出席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在深化经贸合作、扩大相互贸易投资、设立中日韩出口管制对话机制等事宜深入交换了意见。3月30日,三国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就加强在世贸组织(WTO)、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太经合组织(APEC)下的多个区域和多边框架下的合作进行讨论。此次合作升级不仅体现了三国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共识,更反映出在特朗普关税风暴来袭时,两国通过自主协商应对外部风险、构建稳定伙伴关系的务实态度。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让步派:与虎谋皮
部分国家和地区曾试图通过缓和关系来应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但最终并未获得预期的好处。例如,印度计划在2025年财政预算中削减超过30种商品的关税,并取消对美国杏仁、苹果等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此外,印度还计划取消一项有争议的6%数字税,这项税收主要影响谷歌、Meta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同时,印度还计划在电子产品、纺织品、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为美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印度还采取了防务贸易捆绑策略,通过增加购买美国军备,并计划扩大从美国进口能源产品(尤其是液化天然气),试图换取关键产业(如纺织、太阳能)的关税豁免。尽管如此,印度最终仍面临美国高达26%的关税,这让印度面临巨大压力。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越南在关税清单中面临46%的关税,这一税率是所有国家中第四高的,将对越南的出口贸易产生严重冲击,尤其对在越南布局转口贸易的企业影响巨大。
越南此前曾展现出让步姿态。越南总理范明政多次公开承诺购买美国的大宗商品。越南财政部提议削减包括汽车、液化天然气(LNG)、木材和农产品等一系列产品的进口关税,并大幅下调部分汽车的进口关税,以减少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越南还宣布允许SpaceX旗下的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在该国开展试运营,试点期持续至2030年底。然而,这些举措并未换来美国的让步。
关税治国,自食恶果
经济学家和行业人士普遍认为,美国这一关税举措不仅直接影响美国经济,也将波及相关贸易伙伴乃至全球经济。以汽车行业为例,《金融时报》援引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师丹尼尔·罗斯卡的话报道,在美销售的汽车几乎一半为进口,在美组装的汽车近60%零部件来自外国。加征关税若持续4到6周以上,可能对整个行业产生显著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各国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合作,才能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推动全球经济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END·
作者:黄晶 吴宇昂
编辑:吴宇昂
编撰: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
监制: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监审:同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