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路透社
中美竞争背景下,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竞争的前沿,也是地缘政治的重要博弈场域。2024年11月5日,万众瞩目的美国大选终于迎来巅峰对决,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11月6日凌晨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再度回归,成为美国第47任总统。
和2016年竞选时一样,他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口号,提出反全球化、移民限制、税改等政策,吸引了大批选民支持。本轮选举过程中,更是获得了SpaceX、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高调支持。

图片来源:财联社
《共和党竞选纲领》中明确表示,“我们将废除乔·拜登的阻碍人工智能创新的行政命令。”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将最大程度减少人工智能领域的政府监管。在上一任期内,特朗普政府已把人工智能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位置,伴随美国大选落下帷幕,新一届特朗普政府定将加速人工智能领域博弈,其政策导向将深刻影响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并塑造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
特朗普对华AI政策回顾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坚持“有原则的现实主义(principled Realism)理念的指导,实施“美国优先”的国家安全战略,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并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推行强硬的对华脱钩政策,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高新技术领域的崛起,在美国甚至全世界掀起了一场“特朗普风暴”。
2017年,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人工智能列为美国未来产业的思想关键技术之首,确立了人工智能发展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该报告特别提及中国“挑战美国的实力、国际影响力和国家利益”。之后,美国成立了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NSCAI)、签署《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行政命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明确表示AI发展是保持美国相对于“战略竞争对手国”与“敌对国家”的优势。
2019年,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发布《中期报告》,指出中国成为了人工智能强国,而中美的技术部门因为商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而密不可分,这成为美国面临的最复杂的战略挑战。基于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原则以及其对于高新技术发展的零和竞争思路,具体提出了以下措施:

图片来源:Global Times
实体进出口管制。从2018年3月特朗普开启“301调查”、掀起贸易争端和科技战开始,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大规模使用BIS的“实体清单”,将出口管制规定武器化,包括华为、电子科技、中芯国际等大批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受害者,全球供应链亦由此遭受严重冲击。同年8月,特朗普政府通过《出口管制改革法》,控制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出口,一方面不断扩大出口管制的技术清单, 另一方面,不断将中国企业、科研实体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与“涉军清单”,以此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

图片来源:CNBC
强化安全审查。2018年,美国防部《中国的技术转移战略》指出,必须高度警惕中国对美科技企业投资可能造成的技术转移风险。为严格管控中企投资,同年3月,美国会正式审议通过了《外国投资风险现代化审查法案》,新法案扩大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管辖权且延长了审查期限。8月,美国参众两院又一致通过《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旨在加强 CFIUS 权能以限制特定外资,并特别强调加大对科技类投资的审查力度。中国学者普遍认为,美国这是在利用国内的外资监管制度来打压中国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张。
限制学术交流。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不断以国家安全为由,运用多种行政手段限制中国专家学者、学生等科研人员的正常流动。2018年6月,特朗普政府正式修改了此前对中国学生与学者的签证规定,将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专业学生的签证从5年改为1年。这些举措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双方学术交流。
年份 | 政策措施 | 主要内容 |
2017.12 | 《国家安全战略》 | 呼吁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技术、发明和创新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确立人工智能发展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
2018.3 | 《2018美国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法》 | 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NSCA)作为独立的联邦政府部门,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发展和相关技术开展审查。 |
2018.3 | “特别301报告” | 列出重点国家、优先观察国家、观察国家等名单,并采取调查、报复、继续观察等反制措施。 |
2018.8 | 《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 | 控制对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出口,扩大出口管制的技术清单,将中国企业、科研实体列入所谓“实体清单”与“涉军清单”。 |
2018.8 | 《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 | 美国政府正式加强外国投资和交易的审查力度、范围和复杂程度,进一步强化了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职能和机制。 |
2019.2 | 《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行政命令》 | 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强调增加AI研究投资、释放AI资源、制定AI治理标准、构建AI人才队伍以及参与国际合作等五个重点领域。 |
2019.5 | 《未来20年美国人工智能研究路线图》 | 确定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指导人工智能的研发投资。 |
2019.6 | 《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2019年更新版》 |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更新了2016年的战略计划,新增“扩大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加速AI发展”这一重点领域,强调持续投资基础AI研究、加强人机协作、关注AI伦理法律与社会影响等。 |
2020.10 | 《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 | 该战略文件提出了“关键与新兴技术列表”,以人工智能,自主系统、通信和网络技术,量子信息科学等20个技术为优先发展领域。 |
2020.11 | 《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 | 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报告指出AI技术当前被整合到军事情报、监视和侦察应用;网络空间作战;信息作战和“深度伪造”;指挥和控制以及致命自主武器系统中。 |
2020.12 | 《在联邦政府推广使用可信人工智能》行政令 | 明确在联邦政府中设计,开发,获取和使用人工智能时,机构应遵守的原则。 |
表1 特朗普时期发布的有关人工智能的政策&法案
未来美国AI政策走向
特朗普重返白宫也意味着美国内外政策重返“美国优先”“单边主义”的理念逻辑。
第一,国内放宽管制,加大人工智能投入。作为第一位签署人工智能行政命令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延续对人工智能的大力支持政策,提高人工智能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优先级,加大资金投入;并寻求废除拜登于2023年10月30日签署的《关于安全、可靠和可信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令》,该行政令是白宫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首项监管规定,强化政府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监管。特朗普声称该命令阻碍了人工智能创新。

图片来源:Crypto News
第二,对外挥舞大棒,加强审查管制措施。特朗普的回归很有可能意味着拜登政府人才引进项目的中断,他将对中国公民入美学习高新技术持更加审慎的态度,可能会倾向于限制双方技术人才、科研机构的交流沟通。此外,特朗普携手极端保守主义的副总统候选人万斯重返白宫,可能通过CFIUS严控中资企业对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的收购,针对性地封锁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追赶路径。限制高算力芯片成品对华出口,限制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制造设备、零部件、芯片设计软件出口以及产业链下游的算力租赁服务。
第三,对盟国双重标准,“退群”又求“一致对外”。在上一任期内,特朗普掀起“退群潮”。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间,美国共退出了12个国际组织和条约。直到拜登政府才重新“加群”。特朗普重返白宫,极有可能再次退出人工智能相关国际守则。
2023年,美国与七国集团(G7)制定了首份《国际人工智能行为守则》,并在布莱切利和首尔的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与20多个国家提出了明确原则。此外,56个国家签署了《关于人工智能和自主技术的军事用途的政治宣言》,确立了军事能力使用的原则。
特朗普若延续上一任期的态度,否认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的价值,很有可能会单方面对这些国际守则和宣言持拒绝立场,强调“美国优先”,试图维护美国的技术霸权。这无疑将阻碍国际人工智能合作发展。但同时,可能会继续要求盟友在限制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严格控制芯片等关键技术的进出口,尤其是对华半导体出口。
予我应对建议
加强自主研发,减少对外依赖。政策上做好战略谋划与统筹,抓住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先驱优势,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资金投入,围绕芯片、系统软件和开发框架等基础技术进行战略部署与攻坚。特别是针对当前“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要降低对外依赖度,加快自主自立步伐。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整体创新能力。这有助于在AI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国际竞争力。
制定人工智能国际规范,寻求安全治理话语权。通过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BRICS)、上海经合组织等现有的多边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治理议程,建立基于国际法的人工智能规范。推动建立一个多边的、包容性的国际治理框架,将人工智能伦理、隐私保护、安全使用等核心议题纳入规范,并确保各国在该框架下有平等的话语权。也可以通过搭建跨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安全治理交流平台,提升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议题上的话语权,并带动其他国家形成治理共识。

图片来源:TRENDS
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市场。在面对美国制裁的同时,中国当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和金砖国家中加强合作,拓展新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比如,东盟国家在《东盟数字总体计划2025》中明确提出加速数字转型和技术应用的目标,显示出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潜力;拉美市场同样展现了强劲的发展趋势,阿联酋发布了《阿联酋人工智能战略2031》,并创设了全球首位人工智能部长,展现出乐观的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尽管欧洲国家在人工智能政策上与美国立场接近,但部分欧洲国家对技术中立和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中国可以与欧洲在人工智能伦理、绿色人工智能技术和隐私保护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END·
作者:邵正棋、李青倩、吴宇昂
编辑:邵正棋
编撰: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
监制: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监审:同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