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100%!美加征对华关税涉七大产业!

发布者:黄洁心发布时间:2024-05-16浏览次数:10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的复审结果,宣布增加自中国进口的14类产品的关税,涉及金额高达180亿美元(约合1300亿元人民币),覆盖中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及钢铝、港口起重机和个人防护装备等七大产业。

有分析指出,美国政府此举有助于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增加其他来源(包括美国盟友和合作伙伴)的进口,从而增强美国供应链的多样性和弹性。

图片

图片来源:新工科局自制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事件始末


2017年8月14日, 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针对美国贸易政策提出了改善贸易平衡、使美国商品和投资享受同等待遇、增强美国制造业的就业等基本目标, 并指责中国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法律、政策和实际操作存在损害美国经济利益的情况。随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针对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三个方面启动对中国的“301调查”,并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向价值500亿美元(约合361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美国对华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的对华贸易制裁多条“战线”并举:一是关税战,即通过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以改变中美贸易地位的“不平等”;二是科技战,即对美国某些高科技产品与技术的对华出口实施管制,切断中国采购的渠道;还实施了对华投资禁令等金融举措

肇始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战已进入第六年。现任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尽管多次声称“考虑削减对华关税”,但迟迟没有采取实质行动。区别于特朗普发动的针对中国数千种产品加征25%关税的模式,拜登政府宣称,他们不会采用此种“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对重点产品进行贸易保护

2022年5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为期四年的法定审查程序,通知受益于关税行动的国内产业代表这些行动可能终止,以及代表们有机会要求继续执行关税行动。2022年9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由于收到了代表们继续要求,关税行动并未终止。

随着美国大选临近,以及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畅销全球,为攫取政治利益,拜登政府开始着手上调关税。今年2月,拜登发表声明,宣布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阻止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中国网联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4月,拜登政府又宣布将对中国钢铝征收三倍关税。同时,美国民主党派官员拿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产能过剩”的论调,不断宣扬这些产品将对美国就业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美国时间2024年5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301调查”的四周年审查报告,并对301关税采取的进一步行动发表声明,即大幅上调关税比率。知情人士称,该报告是针对特朗普执政期间对华关税政策的评估审查结果,此举或拜登政府的政治筹码,也被视为对特朗普政策的延续与调整,旨在突显自身强硬立场,并与前任政府政策区分开来

图片
图片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

加征关税对我有何影响?


拜登政府最新对华关税政策体现了以严格审查为基础的战略耐心、以高关税为谈判杠杆的战略思路和以关税问题高度政治化为方向的战略意图。

第一,美国高筑关税壁垒或对锂电池的出口影响较大。

作为中国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均在此次美国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上。多年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就因为关税壁垒被阻挡在美国市场之外,而光伏企业则大多通过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口,因而这两者在新一轮的关税措施中受影响有限。


据海关总署网站披露的统计数据,2020-2024年,美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锂电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去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金额达到135.49亿美元(约合979亿元人民币),占出口总额的20.8%。

此前,为降低对中国锂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依赖,美国于2023年出台《通胀削减法案》为在北美地区进行组装的电动汽车提供每辆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

同年12月,进一步发布《<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敏感实体指南》,明确从2024年开始,含有由外国敏感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车辆将失去上述税收抵免资格,中国面向美国市场的锂电池出口因此受到波及。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金额同比下降11.2%,出口数量也下滑了55.6%。这一趋势或将随着新一轮关税提升进一步持续。

第二,或引发欧洲国家跟进构筑电动汽车高关税壁垒。

这一轮加征关税虽不直接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企业出海,但其示范效应可能随时蔓延至我国电动汽车企业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欧洲。欧洲地区的市场规模占中国电池出口量约四成,同时也是传统汽车产业强势区,又在碳排放方面政策激进,因而欧洲在对我国汽车产业极端依赖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去中国化”。

2023年10月,欧盟将矛头直指中国电动汽车正式开启反补贴调查,根据欧盟《关于外国补贴扭曲欧盟内部市场条例》,欧盟将于今年7月开始实施反倾销关税措施。5月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我们不喜欢中国受补贴的电动汽车涌入我们市场。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行业,我们必须与之抗争。”

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和《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等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绿色产业相关的企业合规成本已经在不断增加。未来,如果欧盟反倾销关税措施逐步落地,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加大我国企业出海难度。

图片
图片来源:Udiminishedvaluecarolina

我应如何应对?



当前,中美结构性矛盾突出。在中美贸易高关税长期化、动态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注重并善于灵活运用法律规则和贸易政策措施,提高化解贸易摩擦的能力,化被动为主动,形成后发制人的贸易优势。

第一,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争取自身正当权益。

美国的“301调查”是根据美国贸易法第301条进行的,旨在调查外国产品、外国制造商以及相关贸易和产业政策是否涉嫌不公平。然而,这种调查方式具有明显的单边主义色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相关规定,应给予所有成员国相同的最优惠贸易待遇;美国在WTO中作出的关税减让承诺也不允许随意增加关税。按照WTO的规定, 当签约方的利益受到损害时, 首先应该通过协商解决纠纷;不能取得圆满结果的情况下, 纠纷应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

因此,美国依据“301调查”随意加征关税的行为违背了WTO争端解决机制。我国应以此为切入点, 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控诉美国, 在现有中美对话渠道上加强沟通和谈判,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第二,积极利用现存对话机制, 以对话解决贸易摩擦。

中美经贸关系对于两国、周边乃至全球至关重要。一方面, 应积极利用和搭建双边谈判平台, 通过对话解决纠纷, 如积极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等, 并在谈判中增加合作新议题, 如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 努力在这些平台和框架内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 积极引导美国政府官员通过现有的高层对话渠道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 如中美联合商贸委员会、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中美知识产权合作对话等。

第三,加强与欧盟国家在绿色能源等议题的磋商和合作。

近来,中欧在新能源产业投资与绿色贸易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西班牙经济学家胡里奥·塞瓦略斯表示,中国推行的绿色转型战略与欧方高度契合,这有利于双方合作和技术转让;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反对美国此次关税措施,并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

尽管美国正不遗余力地通过其在欧洲的代理人推动中欧在电动汽车市场的脱钩,但我应紧紧把握中欧绿色合作的良好基础,持续推动中欧在气候政策、绿色经济合作等议题展开磋商,为我国企业出海欧洲争取更好的营商环境。

第四,我国绿色产业链企业应更灵活、更广泛地开拓海外市场。


我国电动汽车和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企业要持续巩固在成本、技术、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主动寻求新的增量市场,加大力度开拓亚非拉地区广阔的海外市场。例如,今年以来,贝特瑞、中科星城、海亮股份等相继官宣了摩洛哥建厂计划,比亚迪巴西基地也已开工,蜂巢能源泰国电池工厂投产。


·END·
作者:孙霁坤
编辑:苏敏柔
编撰: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
监制: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监审:同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