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推进“深度城市化”路径选择与公共政策供给

发布者:杨文宇发布时间:2020-08-05浏览次数:7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要像绣花一样治理城市。李克强总理多次要求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推动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建设进入“深度城市化”阶段。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城市空间利用、新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出现,成为“深度城市化”的鲜明特征。推进“深度城市化”,不仅可以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还可以培育巨大的产业机会和投资机会,带动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城市成为吸纳投资、产业升级和增加就业的新空间,可成为是“六个稳”的重要抓手、重要载体。

       同时,“深度城市化”对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旧的法规与政策已不适合“深度城市化”的推进,亟待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政策供给,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院联合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组织召开前门公共政策圆桌,结合中央、地方和企业关切,围绕“深度城市化”进行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