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端,
我们的关键词是:病毒、口罩、宅家……
出门戴口罩——麻烦
在家看新闻——揪心
敢问,治疗新冠肺炎的希望在何方?
01 新冠肺炎疫苗可能没那么快
从疫情开始至今,我们都很清楚,如果有新冠肺炎疫苗,这场阻击战会很快结束。可是,一哥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我们天天盼、夜夜想的疫苗没那么快面世。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疫苗”到底是何方神物,让大家如此魂牵梦绕。
疫苗是保证宿主不受某种病原体感染生病的预防措施。也就是说,疫苗是防御性的,它只能让你不生这个病。例如,我们小时候吃的糖丸,是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养宠物的人打狂犬疫苗,是以防被动物传染狂犬病;女性打HPV疫苗是为了预防宫颈癌,现在我们期待新冠肺炎疫苗当然是为了战胜它,你懂得!
疫苗的诞生离不开免疫系统和病原体的斗争。我们人体自带免疫系统,对外来入侵者(病原体)会分泌保护物质,可有的入侵者杀伤力很强,免疫系统还没来得及识别就gameover了,这时候,就需要疫苗了!
医学家用特殊手段让一些病原体失去杀伤力,但外貌特征不变,制成疫苗,注射进身体。免疫系统会识别并记住它的特征,分泌对应的保护物质来抵抗,接种者以后再接触到这类病原体都不怕了,因为免疫系统已经有了对抗经验。
疫苗研制过程复杂,正如一场接力跑,需要各个阶段通力合作。
第一棒,分离病毒。从感染者身上提取的病毒叫“野毒株”,听着名字就很野,不是好苗子,所以要把它变异成为“减毒株”(杀伤力弱的好苗子),再用甲醛等方式杀死高纯度病毒,培育出没有毒性的病毒做成疫苗。第一棒开跑大概要5年时间。
第二棒,动物实验。把疫苗注射进动物身体,观察反应。实验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当然如果出现问题,还要重返起点。
第三棒,人体临床试验。征集自愿接种疫苗的志愿者,观察、记录他们的身体反应。进行“安全性、有效性、接种范围”的三期试验。少则3年,多则5年以上。
第四棒,批准上市。以上接力都有幸跑完后,国家会审批疫苗,然后批量生产。为了避免无效疫苗上市,疫苗还要通过企业、官方实验室以及药监局的检查。这中间1-2年的时间。
所以说疫苗没那么快出来,因为每个阶段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啊!安全第一!!看看这场接力跑,即便跑的再快,时间也要8-20年。国产宫颈癌疫苗用了18年才研制成功,艾滋病疫苗用了37年还没成功。疫苗研究不易,且打且珍惜啊!
那么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跑到哪一步了?疫情爆发后,我们的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日夜奋战,全员加速和死神赛跑研发疫苗。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表示:“当前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疫苗作为一种应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其安全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疫苗研发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以及严格的管理规范,需要给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
02 恢复期血浆治疗成为新希望?
2月13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医院正开展康复病人恢复期血浆的输入,目前已显示出初步效果。”他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大量中和性抗体能对抗病毒,并呼吁康复患者积极捐献血浆,共同拯救还在和病魔作斗争的病人。
这一说法引来了大量的关注,如此看来,在疫苗上市遥遥无期的当下,血浆治疗或许就是战“疫”的新希望?
当然,想要判断血浆治疗是否就是那根“救命稻草“,还得先了解其中原理究竟是个啥。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新冠肺炎患者想要康复,并不是依靠吃药打点滴,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免疫系统的顽强抵抗,产生免疫细胞清除体内的病毒。而抗体正是人体对抗病毒的杀手锏——病毒只要不进入细胞,就不会产生攻击性,如果抗体能够与病毒结合,就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因此,新冠肺炎康复者的体内,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血浆治疗”其实就是依靠康复者已产生的抗体来对抗病患体内的病毒,借助他人的武器打败自己体内的敌人。
原理好像很完美,那么实际操作呢?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后,的确也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2月13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已经用康复者血浆临床治疗11例重症患者,疗效显著。
其实,血浆治疗并非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2月1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康复病人的血浆,最早在中国用是2005年,那个时候是H5N1的感染。H5N1死亡率很高,当时奇迹般的病毒血症就消失了;到2009年香港同胞做了,结果发现使用康复病人血浆和不使用的有明显差异。”
这么看来,这一治疗手段确实可行,听起来简直就是完美的“救命神药”嘛!但是,这么好的办法,为啥不大规模施行呢?
一方面,血浆治疗并不适合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通知》中,提到了对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
划重点,这是对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方案!不建议轻症患者使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恢复期血浆治疗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一哥也是查阅资料后才得知,并不是有了抗体,就可以消灭病毒。在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后,被感染的人体内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甚至能够多达十几种,但是其中只有一种能成为中和性抗体,也只有这种中和性抗体能够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剩下的非中和性抗体是很难消灭病毒的。
所以,需要对康复者的血浆进行筛选,毕竟不是每个康复者体内都包含有效抗体。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还要考虑的是,在血浆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非中和性抗体进入患者体内,有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良反应,如果进入时机不对,甚至有可能引发人体的“炎症风暴”,对肺部造成损伤。
另一方面,血浆治疗面临“僧多粥少”的困境。先看数据:
截至2月20日,全国累计治愈了一万六千余人,但并非其中的每一位都愿意、都适合捐献血浆,即使所有满足条件的康复者都捐献了血浆,也未必所有血浆都包含有效抗体。正如钟南山院士在肯定血浆治疗的同时,也提出“血浆来源有限制”。有用的血浆注定成为稀缺资源,虽然大规模使用血浆治疗并不现实,但不能否认这是一种“新希望”。
03 心态和免疫力让亲身经历者活下来
新冠肺炎其实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按照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教授的说法,是“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轻症患者谨遵医嘱,在家隔离,却奇迹般地自行恢复。
不过,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对于免疫力低下、本身患有多种基础病的人来说,这个病可能会成为致命一击!所以,关键时刻,还是要听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毕竟,我国科研人员已经筛选出来一批对抗病毒较为有效的药品,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比较成功。
比如,磷酸氯喹、法匹拉韦、伦地西韦等。对于大家近期争议比较大的磷酸氯喹,钟南山表示,目前专家推荐的磷酸氯喹还谈不上是特效药,但是有一定的帮助,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药。
与此同时,医院也在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不少医院使用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在接受现有医治条件与药物的基础上,患者自身的心态也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网络上报道的不少治愈案例,都会提到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新华网报道的“我是如何被治愈的?”新闻中,就提到山东省莱州市首例收治的病患王先生,起初因为病情情绪消沉,备受折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与疏导下,他逐渐变得乐观开朗,病情也逐步好转,现在已经康复出院了。
武汉护士贾娜,在一线奋战时不幸被感染,居家隔离11天后自愈。隔离过程中,她牢记医生的叮嘱:回家做个“三好学生”,吃好、睡好、心态好。也因为她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增强了自己的抵抗力,最终痊愈。
积极向上、稳定健康的情绪能够能够帮助患者战胜病毒,这让一哥想起“最后一片常青藤叶”,也是这个道理。正如德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程慧桢所说,“人的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稳定的情绪是抗击病毒的强有力武器之一。所以,我们不仅担负防疫、医治工作,也是心理医生,在克服自己内心恐惧的同时,也要安慰隔离的患者,帮助他们减轻负面情绪。”
当然,个例不代表所有,但,有这样的例子在,就有这样的希望在。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治疗新冠肺炎的希望。
加缪在《鼠疫》中写道:“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一哥觉得,这场疫情,在给我们知识和记忆的同时,也在给我们希望,让我们懂得如何在黑暗中看到光。
光照在你脸上
可爱一如往常
你我同舟共济
春暖花开可期
参考资料:
[1]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专家:绝大多数通过自身免疫力可以痊愈
http://www.sohu.com/a/372827616_100035791
[2]丁香园,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肺炎的新希望?
https://mp.weixin.qq.com/s/hwhXH5yQ2AEFSE8nsSObfg
[3]人民网,新冠肺炎药物和疫苗进展如何?科学家来答疑了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03069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4]新华网,“我是如何被治愈的?”——对话多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
http://m.gmw.cn/202002/17/content_33561641.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5]新冠肺炎疫苗,我们还要等多久?
https://mp.weixin.qq.com/s/LvG5CfvxOaOoAL1GzexnNA
[6]“血浆治疗”带来的希望与隐忧专家:真实情况远为复杂
http://news.ifeng.com/c/7u45INLMFbE
[7]血浆治疗是“稻草”还是“神药”?专家:谨慎乐观,尊重科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58742280614146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