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但疫情的肆虐,还是给一线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积累了抑郁情绪,甚至是心理创伤。如何帮助公众心理“抗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邀约同济专家教授给出建议。
不要让恐惧超越自己
刘翠莲,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在这次“战疫”第一线,大量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投入到“战疫”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为疫情防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量医护人员在“战疫”第一线,夜以继日的坚守,竭尽所能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抢救病患,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负荷,经历了各种强烈的事件冲击,忍受着力不从心、生离死别、焦虑恐惧、内疚自责等情绪的考验,特别是当他们目睹了同行大量被感染,病患接连死亡,想起家人无暇照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今,随着武汉方舱医院最后一批病患出院,我国防疫战疫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帮助他们做好心灵防护工作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不可忽视。
据调查,担心自己和家人被病毒感染是一线医护人员最大的焦虑,而这份焦虑的下面是对病毒威胁不确定感产生的恐惧。对此,心理专家们应该更多关注、关心他们这一群体,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提供有关自我训练的身体放松、情绪调节的音频、视频,帮助他们学习、练习;协助他们做一些规律性身体放松、冥想的训练;或建议他们抱抱可以慰藉自己的物品,洗个热水澡等;也可以开展一些团体活动,组织一些有严重心理焦虑的医护人员参加,帮助他们沟通交流,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想法或感受,以排解内心抑郁的情感。
除此之外,还要帮助他们学习超越恐惧与不确定感,保持积极正向的生命状态,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心灵罩上一个坚固的防护罩。
在此,分享一个玛瑞亚·葛茉莉女士的故事。
玛瑞亚是加拿大一个大学医院的社会工作部主任,她的一生,曾经多次与死亡共舞,不仅曾被押往纳粹集中营,也在车祸中遭受了颈椎断裂的痛苦,更经历了丈夫突然离世的打击。90岁时,她又罹患肺癌,经历了手术。当时所有人都说,您年纪这么大了,手术风险太高,做了不一定能从手术台上下来,但她还是选择了手术。手术康复后,她要飞到中国来上课,虽然担心被冬天的流感感染,但还是决定来了,并且在一个月里上完了所有的课。她说,我目前是一个走路都害怕的百岁老人,但还是飞了几个小时来了,并不是我不怕,只是我不会让恐惧超越我。
面对危险产生恐惧是人类正常的反应,并不羞耻,但它会降低我们的免疫力。面对威胁,我们要么战斗,要么逃跑,与其被恐惧控制,不如将能量放在自我建设上,超越恐惧。
医学实践证明,当我们认可自己的工作,欣赏自己的贡献,拥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时,体内就会赋积正能量,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也不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
在许多人眼中,这次“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逆行的战士,虽然他们并不想被大众神化,拔高,但学习并拥有一位英勇的战士心态,却可以极大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建构工作—家庭增益关系
罗瑾琏,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管理学会人力资源管理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工作—家庭”关系,大多数人会从消极的视角看待,觉得两种角色关系是冲突的。认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在某一种角色上投入过多势必影响到另一角色的投入,即会产生“工作—家庭冲突”认知。但从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则会产生“相互协同”的认知,即某一种角色活动能为自身带来有意义的资源,从而促进在另一个角色领域的增益表现,亦即“工作—家庭增益”认知。
“工作—家庭冲突”将引发个体在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的不满意,使他们感知压力上升,甚至情绪耗竭;相反,“工作—家庭增益”有助于个体将某一领域的经验、心理和物质资源、社会资源等溢出至另一领域,促使个体在两个领域都表现良好。
疫情发生之后,许多人纷纷在朋友圈晒出宅家成果:练就了厨艺,学会了玩抖音,迷上了诗词大会,用起了钉钉,下载了ZOOM。各种原来没时间接触的都学起来了,干起来了,嗨起来了……人们在突然间发现,亲子关系更亲了,夫妻感情更浓了,对老人更牵挂了,对家更依恋了,对工作更期盼了。有网友说,“这次疫情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最好的。祖国强大稳定最好!人民安居乐业最好!亲人平安、身体健康最好!有人关心惦记最好!”
祖国富强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需要奋斗者;亲人平安健康,有人关心惦记,需要追梦者,这就涉及到兼顾工作投入和家庭投入协同推进的命题。
这次疫情防控实施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宅在家里的人们,或学会了掌勺、带娃,陪孩子做游戏、辅导孩子学习等,体会到了家政的学问和亲子的乐趣;或照顾父母、陪伴独处老人,磨炼了温和、包容的性情。大多数人从中都能重拾自我,变得更加冷静理性,宽容向善。
这些变化不仅能弥合家庭、亲人之间的罅隙,也会给人们的工作理念、行为和方式带来变化。比如,作为领导者,威权型领导风格可能会变得更仁慈,集权型领导可能会开始授权;作为员工,可能会变得耐心宽厚,协作意愿更高,工作使命感更强。当组织成员修得了性情,开阔了思维,就会有利于涌现创意,发展创造力,有利于创建组织归属感和团队文化,有利于激发家国情怀。
疫情终将战胜,事业必将重回正轨。当这一切恢复正常后,相信更多的人们会改变过往的消极认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更加珍惜家庭,更愿意付出,而这又将赋能家庭和谐、亲密,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工作—家庭”观,从而建立起“工作—家庭增益”关系。
在全国各地推动复工的当下,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关注员工的认知以及组织归属感的变化;关注员工工作投入和家庭投入需求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员工将工作(家庭)领域的经验、心理资本、物质和社会资源等溢出至家庭(工作)领域,帮助员工在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建立良性互动,推动“工作—家庭增益”关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