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好转,我们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先是企业复工,接着学校复课,近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已公布初三高三开学时间。4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还发布了《关于印发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为高校有序开学打好预防针。一哥想说,复工复课也使写字楼、学校等公共空间形成高密度的人员聚集,加剧病毒“气溶胶传播”的风险。我们都知道,气溶胶传播不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这样普遍,要满足“密闭空间、较长时间、高浓度病毒”三个条件。你细品一下,复工复课满足众多人员聚集密闭公共空间,并呆上较长时间的条件,如果再有高浓度病毒,那就十分危险了!
一、为什么要加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
前车之鉴,隐患确实存在。国内来讲,2003年SARS期间,香港淘大花园和北京部分医院出现了原因不明的发病案例垂直分布现象。后调查因为空间封闭、通风不畅,患者咳嗽或抽水马桶冲便时,产生SARS气体气溶胶,经卫生间排风管道上传至上层病房卫生间,真的是很惨痛的教训。这让我们了解到,空气中的病毒气溶胶是否会感染他人主要取决于病毒的浓度和活性。在感染者聚集的密闭或半密闭空间,空气中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较高,相比室外阳光照射、臭氧氧化等因素,病毒通常在室内空气中能存活的更久。
国外案例也有很多,载有3711人的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发生大规模的流行和传染,感染确诊人数超过712人。从嘉年华邮轮变成“海上监狱”的不仅是“钻石公主号”,还有“至尊公主号”“珊瑚公主号”“红宝石公主号”。邮轮密闭空间内病毒活跃,加剧了病毒飞沫、接触传播,有专家推测病毒还可能以气溶胶的途径通过空调系统传播。
“钻石公主号”邮轮
如果说中国疫情是第一波,欧美国家是第二波,那么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就很可能是第三波。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4月13日累计确诊10444例,而在3月24日,印度国内只有536例确诊病例,20天以来,这一数字增长了近20倍。造成数字翻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印度人口众多,是全球人口基数第二大国家;封城引发的“返乡潮”让人与人密切接触,加剧病毒的扩散;紧张脆弱的医疗系统等。值得警惕的是,贫民窟里的潜在患者和闭塞空间也是传播病毒的“定时炸弹”。BBC驻印度记者深入达拉维贫民窟(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本窟)调查走访发现,贫民窟中多数疑似患者得不到检查,有很多人甚至一直都没检查过,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患者。在这个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集聚100多万人的贫民窟里,有人为了活下去已经费劲全部力气,还怎么在单一的闭塞空间内防止飞沫、接触、气溶胶等多种途径的病毒传播呢?
印度贫民窟
二、如何采取措施监测空气环境质量?
你我呼吸的空气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难道要对所有地方都进行空气监测吗?NONONO,空气监测正如戴口罩一样也分场合,钟南山院士说,“在疫情不严重的地区,人少的地方或空旷场所,倒不见得必须戴。”这样的地方暂且也不用空气监测。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不能广撒网,但要重点捕鱼。重点区域如果通风、空气净化、人员防护等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所以,针对重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风险隐患进行监测和评估很有必要。那么,哪些地方属于重点区域呢?1.定点收治医院和定点隔离场所;综合医院人流密集区域、急门诊、病房;2.装有集中回风式中央空调的商场、影院、酒店、写字楼、大型会议场所等;3.幼儿园、大中小学室内教学、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4.各类机场、车站;地铁、高铁、飞机等密闭公共交通工具。
中央空调别小瞧
企业复工离不开写字楼、酒店、大型会议场所等;高校学生返校离不开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空间;各类学校复课离不开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这些重点区域大多装有中央空调,平时取暖送凉的中央空调在疫情期间却隐含传播病毒的危险。这是为什么呢?
中央空调我们需要搞懂中央空调的回风系统,即集中回风和独立回风。集中回风的中央空调是指所有回风集中到某一处再将风输送到末端,可能导致某一区域内病毒通过空调系统传播到整栋建筑,容易造成交叉传染。独立回风的中央空调是指每个室内机单独设置回风,每个房间的空气均在本房间内循环,不会造成不同空间的空气交换,不易造成大面积交叉传染。也就是说,中央空调的危险指数和回风系统挂钩。像危险性较低的独立回风空调在彻底清洁、消毒并经过评估、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正常使用。但无论何种回风系统的中央空调,如果监测出有病毒就一定要进行消杀技术改造。(可加装有病毒杀灭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并增加臭氧消毒等措施。)中国疾控中心消毒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认为,“万一有疫情出现,我们应该停止使用,应该按照相关的要求,不只是对中央空调系统,还要对整个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经过评价合格以后,再看看中央空调是不是可以打开。”
学校食堂
学校教室
当下各类学校复课在即,亟须提高警惕。特别是高校情况更为复杂。开学意味着大学生长时间聚集在宿舍、食堂、图书馆和教室等密闭空间,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不小考验,学校在开学前应对这些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环境进行全面监测评估和改进。
通风设计要做好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通过总结2003年SARS和本次新冠疫情,今后建筑的通风设计一定要提前规划好。
1、对于人流密集区域建筑,比如,车站、机场等,应设置可与室外空气直接对流的窗户,如操作有困难,那就想办法解决咯,可以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合理安装和使用抽排风设备来提高室内外空气交换量和交换频率。
机械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对流
2、对于学校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的周边环境应清洁,并应远离化学性或生物性污染源、建筑物排风口和开放式冷却塔。(因为新风口是从室外引入空气的风口,如果吸取的是毒气,那……)
3、气溶胶传播给我们的惨痛教训是:通风系统没有分区,病毒随便流动。所以,医院要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具有不同功能分区的通风系统。各区内机械送、排风系统应按区域独立设置,控制空气按规定压力梯度流动,实现限制区、隔离区的空气由半清洁区向半污染区、污染区单向流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大数据时代的视频监控分析让罪犯无处可逃。
美剧《疑犯追踪》截图如果我们针对“病毒敌人”建立一种空气质量物联网监测体系,在全国发热门诊、传染病医院、实验室、地铁和高铁站、影剧院、学校等重点区域,定期监测病毒及细菌情况,展开研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疫情作出预警、预案。都说科技改变生活,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了这种监测体系,我们是不是可以安心在电影院看电影?(不过,今年的整个春天,我们怕是不能和电影院约会了。)加缪在《鼠疫》一书中写下,“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获得的全部的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这场疫情,不知何时能够散去,在这个战疫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记忆,还有勇气和希望。
观点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侯立安、贺泓;同济大学教授吴亮;同济大学教授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