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后“停课不停学”,催热了在线教育,也带来了新隐患。
6月8日央视新闻报道,开通了免费在线课堂的虎牙直播,在打开App时弹出各种网络游戏广告,免费网课成了推广网络游戏的幌子。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斗鱼平台,目前两个平台相关违规内容均已下架。
01 2.7亿的流量诱惑
新冠疫情爆发后,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全国约有2.7亿学生需要通过网络平台上课,一时间教育成为线上经济极具诱惑力的流量入口。
仅1月29日一天,就有包括学而思、猿辅导、学大教育等数十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宣布,向全国用户提供免费直播课服务。效果显而易见,据统计,仅2月10日当天全国线上上课人数就超过2亿,学而思、猿辅导等K12教育平台单日同时在线流量迅速超过500万人。
就连阿里巴巴也第一时间站出来,用钉钉为中小学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不少原本主营游戏、短视频、直播的网络平台迅速转身,进军教育市场,其中不乏快手、抖音、虎牙、斗鱼的身影。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在网民中的占比迅速攀升至46.8%,达4.23亿,而2019年的占比仅为27.2%。仅仅一个季度,在线教育市场用户增幅已达到过去5年平均增幅的6倍。
02 在线教育其实不赚钱
尽管热闹无比,但亏损仍是在线教育行业的硬伤。
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 7 种:平台模式、会员模式、垂直领域、直播互动、一对一、O2O、freemium、B2B2C。
以主打个性化辅导的在线教育公司为例,大多采用一对一授课。但从财务的角度,单位时间内仅辅导一名学生并不划算。尽管VIPKID的学费已经涨到25分钟约120元,但官网显示的外教薪酬为22美元/小时,占到学费的近60%,扣除招生、运营等成本后公司的盈利空间有限。
逐渐复课的学生
目前行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有3种:内容收费、平台佣金和广告模式。要想实现内容收费,得通过一段时间的优质内容和口碑聚合,而平台模式需要聚合大量交易,广告模式则是最快的流量变现方式。
据业内士介绍,目前而言,在线教育产品没有很好的营收,就连已经上市的YY教育都如此。而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公益性,与商业中的利润最大化存在背离。做教育行业,尤其是在线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且盈利周期比较长。从项目初始到商业模式成功运营,至少需要3~5年,5~8年的培育期都算是正常的。
“技术颠覆教育”的口号喊了五年,投资人不再相信故事和愿景,先行者们也没有突围的好消息。2015年登陆纽交所的51Talk(NYSE:COE)至今仍在努力收窄亏损,同样挣扎于亏损的尚德机构(NYSE:STG),市值已经比一年前缩水了近83%。
03 直播课改变的不仅仅是盈利模式
急于盈利的在线教育公司把线下大班课搬到了网上,推出“直播课”,这个改良的商业模式开始起效。
2017年转做直播课的跟谁学(NYSE:GSX),在2019年6月赴美完成了IPO,以年度净利润1965万元的成绩,宣告自己是“第一家盈利的在线教育公司”。
盈利、上市的消息,让在线教育公司大获信心,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公司开始挤进直播课这片新战场。原本主营一对一辅导的“掌门一对一”,推出一对多的“掌门优课”。在线外教1对1公司VIPKID,力推英语直播课“VIP蜂校”。拍照搜题App作业帮也主做直播课“作业帮一课”,加入这场愈发激烈的团战之中。
新冠疫情后,直播平台的加入让行业乱象丛生。教育部门2018年曾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停止使用“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避免有害App侵蚀校园。
但新冠疫情下刚性需求带来的市场爆发性增长,让监管面临更复杂的局面,原有的监管机制急需升级。
04 在线教育进入新基建赛道
今年“新基建”进入快车道,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教育“新基建”正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技术加持下,各大互联网企业全局性构建在线教育板块,并通过两会等平台发出更多声音。
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的两会建议呼吁,搭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在线教育模式常态化。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精品课程的供给,择优纳入全国数字教育资源免费平台。网易将互联网惯用的中台思维引入其中,建议搭建智能化中台,提供个性化教学智能解决方案;还提倡在线学习和线下教学学分互认;鼓励研发符合在线教学需求的智能硬件产品;更加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的数字化教育。
新东方教育董事长俞敏洪则建议支持民营教育企业开发5G和AI应用,进一步提高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保护知识产权,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力。
科大讯飞和百度也不约而同提议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教育产业新型基础设施中。
05 监管也得提速了
竞争者已装备齐全,跃跃欲试准备提速进入下一赛程,裁判也得带上新的规则和管理工具进入赛场。
同济大学“国际互联网空间治理基地”李舒教授指出,更多社会力量及新兴技术进入在线教育行业,确实能促成行业的提速和提质,但必须树立明确的底线思维。业内对在线教育到底是互联网行业还是教育行业一直都有争论,其实所有互联网行业,都是和其他行业的叠加,互联网只是工具。发生了“虎牙事件”,也给各方都提了个醒:一方面,直播平台需要严守行业底线,强化人工审核及智能算法审核职能,不能将青少年当做商业推广的流量工具;另一方面,相关监管制度和机制,也应该进一步完善,比如对行业的准入和后续监管,既要开放也要严格,更要紧扣技术和趋势变化,及时更新监管策略。
还有学者积极推动立法,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就建议司法部门积极修订和完善涉及教育、互联网和文化传播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出台专门针对在线教育的管理办法。加强在线教育市场监管,建议由市场监管、教育、互联网管理等多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的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审查管理机构,加强对在线教育平台的资格审定与内容管理,进一步细化监管标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