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中国的发展观演进实现了哪三次飞跃?

发布者:杨文宇发布时间:2019-10-29浏览次数:566


伴随着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发展观演进也实现了三次飞跃。

2017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启动实施了“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三大系列研究专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充分展示上海社科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知识体系进程,“思想汇”栏目与上海市社联合作推出“新中国70周年”研究专栏。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恒主题,发展观是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揭示,是指导发展的思想理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探索的历史进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懈探索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发展观不断演进和升华,不断把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推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发展观的演进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历史,伴随着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发展观演进也实现了三次飞跃。

  第一是“站起来”的发展观。

“站起来”,是毛泽东同志的概括。1949年,毛泽东同志自豪地向世界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人民大革命和新中国诞生历史贡献的精辟概括。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旧中国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现实条件,需要加快发展,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解决好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站起来”的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基础,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等口号和政策。

“站起来”发展观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人力资本水平大幅度跃升,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二是“富起来”的发展观。

“富起来”,则是人民群众对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发自内心的赞颂。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为迅速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摆脱发展落后的局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富起来”的发展观,强调发展是时代主题,是硬道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并由此提出发展的“三步走”战略,采取了“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与中国发展的实际状况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富起来”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连续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连续十几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应该说,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的旧面貌,中国人民真正富起来了,为国家“强起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第三是“强起来”的发展观。

“强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概括。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公认,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从国内看,发展起来的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资源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仍然有不少待解的难题,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任务艰巨。从国际看,发展起来的中国“后发优势”“比较优势”“人口优势”等红利正渐趋用尽,中国发展既面临着出口增长的“天花板”和高科技产品进口的“卡脖子”问题,也面临着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责任担当问题。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挑战、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了“强起来”的发展观,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强起来”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来源于实践探索,根植于时代要求,蕴含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懈探索而形成的思想结晶。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远洞识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新发展理念的灵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参与感、满足感、幸福感,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好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行动指南和整体方案。

新发展理念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结合发展阶段新特征和发展时代新特点,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整体性为突出特征,形成了系统化的发展理论体系,代表了新时代世界发展趋势和科学发展方向,抓住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主脉,不仅揭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发展方向的科学揭示、发展道路的开拓创新,具有世界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虽然每一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面临着不同的发展环境和时代特点,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但一代人接过一代人的接力棒,一以贯之地践行着“发展为了人们、发展依靠人民”的原则和宗旨,都是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都是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同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现出连续性、联系性、继承性,其演进史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导,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首席专家、《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评论员,《大公报》“财经石评”专栏作者,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基地和人才项目评审专家,多家境内外杂志匿名评审专家。

(作者:石建勋 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原文载于2019年10月29日“上观新闻”